每一件艺术品横空出世都是有渊源的。翡翠作品《反弹琵琶》在很多人眼中都颇为难解。
在传统印象中,反弹琵琶的艺术形象是,伎乐天(乐伎)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具体表现为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突然,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时间也不再流逝同,“反弹琵琶”从此流传于世。这是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反映了大气磅礴的大唐文化。后人关于“反弹琵琶”题材的艺术创作都取自于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者的肩上,即把琵琶高举在背上弹奏,便是反弹。本作品《反弹琵琶》,之所以很多友人和同行看后都颇为不解,就是因为这里的“反弹琵琶”不是在背上弹奏,琵琶则挂在身前腰间,而且把琵琶翻转起来,弹奏琵琶的背面。而背面没有弦,这就是不解的原因。
其实,这件作品如此解读“反弹琵琶”,是对“反弹琵琶”的一种“误解”。但误解的确就是我的本意。
反弹琵琶这个故事,后人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在这件作品里,基本的元素都具备:天女的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唐宋韵致;而琵琶不是举到后脑背上,而是放在身前腰上,整个作品采用斜切方法,天女以右转姿势出现,视觉冲击力强,作品底部厚重,上部比例变小,天女抬右腿、斜右转身,衣裙起时恰到好处地展现作品下半部,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案,给人感觉天女抬脚转身,有一种旋转升天而去的曼妙感觉。在这里,作品把这层“反弹琵琶”意思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而已。在现在这个时代,缺少的就是这种反弹琵琶精神,逆向思维的精神,甚至是反判的精神。在现实、世俗而平庸的生活里,只有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忽视、淡忘甚至产不屑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使我们的行为和思考独辟蹊径,熠熠生辉。
2013年,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一所重点大学毕业,他希望孩子考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吃国家饭,那样的生活在他看来比较体面。然而他的孩子却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走向社会,自己创业。这让他生气了大半年。好在一年后,他的孩子靠实力和努力,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他的孩子还到西部地区资助贫苦农村一些中小学建设完善教学设施,资助学习好的孩子,为他们保驾护航。如此种种,我朋友感到脸上很有面子,不亚于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常常在我们面前夸他孩子能耐。实际上,朋友孩子的成功,意味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新型思维的崛起,反判精神战胜了老旧价值的立场。
在这个社会,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鼓励和有勇气地承担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我们总是听从老旧的价值取向,那么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并不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活着,这是非常可悲的。别开生面,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才能使人生道路更加平坦,更加广阔。这就是玉雕作品《反弹琵琶》的创作初衷。
转载请注明出处。